3dptek logo

3D打印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下先进制造的有力工具,发展潜力巨大。据Wholers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152.4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4%。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3D打印的企业营收达2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0%,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显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对制造新技术的重视与成就。

可以看到,3D打印的市场增长率挺高,整个行业规模呈逐年增长之势,但相较其他行业而言,3D打印仍是一个小行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制于3D打印的打印效率和材料成本。例如基于“点扫描”的激光粉末床熔融金属3D打印技术,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模具、医疗等领域小批量精密金属件制造中有不少应用,也相比传统制造技术更具优势,但对于大多数工业用户而言,3D打印要得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就亟需解决“又慢又贵”的问题。

粘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3DP,下文简称BJ)是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线扫描”3D打印技术,早在1993年就诞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于工艺门槛更高、产业链更长,BJ技术发展进程明显滞后于基于“点扫描”的激光3D打印技术,但凭借效率和成本优势,BJ技术后劲十足。近几年,随着BJ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特别是BJ金属的开发成功,再度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被称为“Additive 2.0”技术。据SmarTech报告预测,到2030年,粘结剂喷射3D打印等间接金属打印技术将实现540亿美元(约3500亿人民币)的产值。

国际上,Desktop Metal、HP、Digital Metal等公司在近5年间先后完成BJ金属技术的技术开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应用。国内BJ技术起步较晚,但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BJ技术的市场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是来自MIM(金属注射成型)行业对快速试制和中小批量生产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BJ技术迅速发展。据了解,国内已有几家企业把BJ列为在研项目,其中,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三帝科技旗下企业,以下简称“隆源成型”)已有设备投放市场。

隆源成型公司是国内3D打印技术领先企业,于2018-2020年间完成BJ金属技术开发并推出了AFS-J120、AFS-J380设备。设备搭建集成了小粒径(5~15μm)低流动性粉末精准供料系统、 新型铺粉辊压系统和高精度喷墨打印系统(1200dpi),可实现±0.1mm的打印精度、>3600cc/h的打印速度及>55%的绿坯致密度,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隆源成型粘结剂喷射(BJ)金属打印设备AFS-J120、AFS-J380


在设备基础上,隆源成型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系列BJ专用粘结剂配方,适用于铁基合金、轻金属合金、有机玻璃、陶瓷等20余种基体材料。团队对粘结剂理化特性、粘结剂与粉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与分析,其中水基粘结剂具绿色环保、烧结低碳氧残留等特性,应用效果好。脱脂烧结工艺是完成BJ金属制造的必备后段工艺,隆源成型相关BJ金属材料的脱脂烧结态性能均已达到MIM行业国际材料标准,已具备产业化应用条件。

粘结剂喷射金属3D打印技术因其打印效率高、材料成本低、设备性价比高、无需额外支撑、适于批量化等特点,被认为是金属3D打印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绝佳途径之一。而隆源成型在该领域的布局,也是其立足于3D打印核心技术,打造“平台+生态”发展理念的践行。

“订单多得做不过来,早上刚刚敲定一笔与东北客户的订单,标的额有300余万元。”2月18日,春雪覆盖了大地,武功县欣鑫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鑫铸造)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这家中小企业拥有陕西省首个引入3DP砂型打印快速铸造先进技术的铸造厂,开春以来,生产订单源源不断到来。

“有了国内3D打印标杆企业的技术加持,如今各种复杂结构的模具我们都能生产,效率提升了2倍,成本降低了一半。同时利用上游企业的销售渠道,我们的铸造产品也销往全国各地。”欣鑫铸造负责人谭大为说,格力电器、奇瑞汽车等企业都是他们的客户。

就在去年上半年以前,这家有色金属铸造企业还在迫切寻求“突围”途径。“传统铸造工艺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精度也跟不上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铸造产业的背景下,传统铸造企业发展转型压力很大。”谭大为说,在武功县像他们这样的企业还有5家,都面临类似的发展困境。

铸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中坚力量,一辆汽车中有超过15%的零件通过铸造产生。向高端、绿色、智能化靠拢,是传统铸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传统铸造方式发展遇困,到智能化改造后产品变成市场认可的“香饽饽”,欣鑫铸造是如何搭上3D打印绿色铸造的快车,从而进入传统铸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这得从咸阳市科技局与中金资本的一次“邂逅”说起。

“我们在与中金资本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时,得知中金资本领投的北京三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帝科技)有并购铸造类企业的想法,就与咸阳市的铸造类企业分享了这个信息,相关企业对此很感兴趣。”咸阳市科技局工作人员申艳说,他们将咸阳铸造类企业清单提供给了三帝科技,为之后的深度合作做了铺垫。
同时,武功县当时分管工业和招商工作的副县长刘伟在与三帝科技董事长宗贵升就合作事宜深入商谈,之后,武功县县长姚俊峰还带领有关部门赴深圳实地考察三帝科技旗下公司,进一步坚定了双方合作的信心。

就这样,一座北京的科技、资本与咸阳的传统铸造企业之间的桥梁架起来了。当时,三帝科技在全国其他地方考察合作对象,而欣鑫铸造能抓住这个机会获得青睐,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效率”。
“北京的企业效率很高,在表明合作意向后,我们迅速与三帝科技取得联系,两个月时间我们便确定了合作关系。”谭大为说,凭借咸阳市科技局搭建的合作桥梁,他们两家在业务上有很强互补性的企业很快找到了合作的切入点。

“我们看中的是欣鑫铸造三十多年的行业积累、良好的经营状况、成熟的技术工艺以及可对用户提供高效、持续、优质的服务能力。这些特质都和三帝科技致力于打造3D打印绿色铸造产业新生态的战略布局非常契合。”三帝科技副总经理李长青说。

此外,据李长青介绍,西安、咸阳的科研机构、研发类企业较多,这类客户在快速试制、项目验证方面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他们与位于咸阳市武功县的欣鑫铸造合作,能进一步延伸在西安及周边城市的市场触角;另一方面,陕西的营商环境正越来越好,咸阳市科技局为他们寻找合作机会提供了大力支持,他们在这里投资也更有信心。

经过2个月的商谈,双方5次协商,这个中金资本和咸阳市科技局“做媒”、实现创新要素跨地域整合的合作最终敲定。欣鑫铸造成为三帝科技控股的子公司,三帝科技在欣鑫铸造投入了全省首台3DP喷墨砂型打印设备。

“该设备可实现无模成型,替代传统铸造生产线中的模具制造及铸型制造环节,免除开模成本和时间,免除模具设计的不合理及修模造成的风险,高精度一体化成型,可免除分模、组模造成的质量风险。”欣鑫铸造谭大为介绍,该项技术可显著缩短产品开发试制的周期,节省开发成本,加速产品入市时间,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船舶泵阀等领域。

“‘3D打印+铸造’让我们如虎添翼,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欣鑫铸造在高端复杂铸件方面的优势,还极大地扩充了欣鑫铸造的业务范围及市场份额,使高端铸件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谭大为说,目前,欣鑫铸造的新厂房正在建设,建成之后计划再投入8至10台3D打印设备,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据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马正炜介绍,三帝科技与欣鑫铸造的深度合作,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小型铸造企业实施基于3D打印技术的智能化改造,建立绿色、柔性、高端的铸造能力,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目前,在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背景下,咸阳市通过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以立体联动的方式,实现‘政产学研金服’同频共振,以市场这个无形的手贯通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服务机构,助力咸阳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咸阳市科技局局长杨冲锋说。(来源:陕西日报)(作者:刘坤)

 2月3日,北京三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帝科技”)举行了新年年会。三帝科技董事长宗贵升博士,北京隆源成型董事长梁虹、副总经理普雄鹰博士,三帝科技医疗健康板块副总经理夏本华等出席。
 
  宗贵升博士在新年致辞中回顾了三帝科技在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发布了2018年发展战略。他提出,2018年,三帝科技要继续专注并打通增材制造、康复医疗两大业务板块,通过产品、渠道和服务的提升来实现公司的品牌价值,打造服务型制造企业。同时,宗贵升博士也提出了对团队的期待,即:主人翁心态,专业水准,为人纯正。

  在年度表彰大会上,优秀员工刘现柱、由俊峰、王洪岩;销售冠军张长桃;优秀新人刘光华;5-10年老员工刘瑞、张永军、张国琴、李作峰、王娟、李永亮;10-20年老员工窦换伟、赵龙、金晓明、王京飞、朱华林、高鹏、李建华、柳国峰;20年以上老员工李华心,共计20人受到表彰。

请把掌声送给以上优秀的三帝科技人!
三帝科技人就是这样,明明可以靠专业能力吃饭,偏偏还要展示自己的才华……下面正式开启我们的Happy hour!

主持人开场


只看图片不过瘾?
没关系,贴心的小编早已为您准备好了视频大餐!快去一饱眼福吧!
一组动听的歌曲串烧!不要犹豫,打开视频!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547lhv8il&tiny=0&auto=0舞蹈、武术、相声群英荟萃,准备好你的腹肌了吗?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n0547frn8ih&tiny=0&auto=0
一个温暖、励志的小品,祝愿所有努力拼搏的人都终有所得!
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r0547zzgshv&tiny=0&auto=0

据说,仅有精彩表演的年会是不完美的,那么就让一轮轮激动人心的抽奖环节成为穿插于节目之间的强心剂吧!让尖叫声和欢呼声来得更猛烈些吧!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祝福,新的期待。


三帝科技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金犬玉狗,汪到福到!吉祥如意,健康平安!

  9月2日,由辽宁3D打印行业协会主办,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盖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沈阳市科学技术局支持的“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辽宁省工商联3D打印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大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辽宁省、市领导及3D打印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应邀出席。

  上午的协会成立大会中,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名单,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卢升萍董事长任协会会长,原沈阳市人大副主任宋铁瑜、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贵升博士任协会名誉会长。

  在今后的发展中,协会将统筹协调辽宁省范围内3D打印技术和产业相关资源,提升在3D打印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水平,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突破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兴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带动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做大、做优新兴科技产业,实现辽宁省综合实力的高水平崛起。

  下午的“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由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委员会主任宗贵升博士主持,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宗贵升:《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

  宗贵升博士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虽然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依然存在低水平产能过剩,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面临成本优势丧失,倒逼强制性淘汰,互联网冲击猛烈,产业环境陡然大变的重重挑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转型?宗贵升博士认为,应从“智造”与社会价值链的融合,“质造”与生态链文明发展的融合,产业链延伸与产业整合的融合,高科技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等入手,最终实现向“轻”、“精”、“强”的转变。

  近年来,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3D打印列为刺激制造业回流、加速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武器”,到德国“工业4.0”战略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再到国内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了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任务和目标,全球制造业国家纷纷出台竞争策略。在全球制造业挑战不断升级的今天,为了在竞争中不败,我们要提高效率、缩短产品入市的时间,并增强灵活性,这些需求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改变整个生产行业的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点环节,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

  3D打印创造了全新的生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物品的能力,使工程师能够设计出之前实现不了的更加复杂的产品。3D打印因其制造复杂零部件、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免组装、云制造、零技能制造,便携制造、净成型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铸造、医疗、数字建造、民用等领域的快速成型、快速制造。但是,如果不改变规则、要求和期望,3D打印相较传统制造来说有许多缺陷,还不能用来替代传统的成熟制造方法;而如果改变规则、要求和目标,把3D打印作为另一种制造方法,增量发展,3D打印将带来设计、制造的新纪元。面向未来,我们应用3D打印思维来设计、制造产品,拥抱智能制造,用3D打印思维来设计、制造产品,推动企业转型。

李述军:《电子束熔融金属成型技术在骨科植入器械应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李述军博士就电子束熔融金属成型技术(EBM)及其在骨科植入器械领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据介绍,EBM是一种计算机程序控制的高精度快速制造技术,可实现金属材料任意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铸造工艺,金属粉末可回收利用并循环使用。

  近年来,EBM骨科植入器械应用持续增长。主要应用于:个体化定制关节的快速制造。如个性化定制膝关节,骨小梁结构颅骨修复植入物,个体化定制髋关节等;钛合金多孔植入器械。如梯度多孔股骨头支撑棒,骨小梁结构髋臼杯,多孔cage植入材料等。

  随后,李述军博士分别从电子束熔融金属成型技术的制备工艺、电子束熔融金属成型技术制备构件力学性能、电子束熔融金属成型技术制备构件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并指出,电子束熔融金属成型技术(EBM)是近年来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金属成型技术。该技术可以高效制备高性能钛合金个体化骨科植入器械、多孔钛合金骨科植入器械,能明显提高金属植入物的骨整合能力,在骨科植入器械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联凤:《激光选区熔化在航天中的应用》

  上海航天增材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上海增材制造协会会长王联凤教授介绍了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SLM)及其在航天中的应用。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SLM)是金属粉末在激光束的热作用下逐层选取完全熔化、冷却凝固而成形的技术,其在制造效率、制造精度、结构复杂度、力学性能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航天领域需求最迫切的增材制造技术。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广泛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测试:如,美国航天局使用SLM打印火箭喷嘴及喷嘴点火试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用SLM技术制造航空发动机等;GE公司采用SLM技术研制LEAP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关键部件;Honeywell公司在福岛核电站泄漏后用于勘测的垂直起降无人机;我国相关研究机构也在针对太空中失重、真空、温差大、电源有限等特有难题进行研究,并已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部分航天精密部件的制造中。未来,3D打印技术在航天中的应用,将从地面加工、在轨组装、在轨制造向外星基地建设的方向发展。

衣惠君:《树脂材料在 3D 打印中的应用及发展》

  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衣惠君女士介绍了树脂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3D打印所用的聚合物材料主要包括热塑性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复合材料等,生物材料、细胞材料、DNA框架材料、干细胞材料等极具未来前景的材料也已处于研发阶段,想象空间巨大。从当前我国的3D打印市场应用来看,普通材料占据了半壁江山,国内自行研发的中端材料产品约占40%,国外高品质进口耗材占10%。针对3D打印材料的未来应用前景,如燕山石化树脂应用研究所这样的权威科研机构将致力于开发更多特殊用途的耗材产品,针对特定要求开发功能性更强的产品,提高材料与3D打印设备的适用性。

陆春:《3D打印就在我们身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陆春教授指出,在没有接触3D打印之前,加工模具或零件,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考虑采用数控加工的铣削加工方式,也就是减法成型工艺;而熟悉3D打印工艺后,就会把3D打印技术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3D打印手机壳,用3D打印制造碳纤三通管成型模具,制造复合材料螺旋桨成型模具和复合材料升降舵成型模具等。3D打印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为简便。

  对于3D打印今后的发展,陆春教授提出了几方面期盼:

  能具备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目前基于树脂(塑料)基的3D打印技术,多采用力学性能较低的PLA、ABS、PS等树脂作为打印材料,力学性能较低,耐温性能较差,通常只能在室温使用,环境温度高于80℃工件的完全丧失力学性能。很多研究人员都试图对树脂基体进行改性。如通过在ABS材料中加入短切碳纤维,利用碳纤维增强ABS树脂,所制备的工件力学性能为ABS材料30倍;在树脂中加入陶瓷材料,利用树脂作为载体,经过排胶、烧结、上釉等工艺,可以使打印工件的耐温性能达到1000℃以上,目前我们和国内研究机构也在开展该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

  有更快的成型速度、更高的成型精度。具有声、光、电、磁等功能性。人们对3D打印材料将不仅仅满足成型工艺方面的需求,还对材料的功能性提出要求。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开始陆续问世。比如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了高石墨烯含量的可3D打印油墨,石墨烯含量可达到60%以上,它将赋予打印材料导热、导电性能。目前可打印的功能材料研发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多的产品问世。

  最后,陆教授分享了其团队目前的研究进展。其研发的3D打印机及控制软件,采用TCP控制通讯协议,及高精度伺服电机闭环控制,有效保证打印过程中不丢步,目前打印机连续稳定工作超过140小時,没有出现模型错位,断丝的问题。其自主研发的高速打印机的打印精度0.025mm,最快成型速度60mm/小时。

刘建荣:《电子束熔丝沉积用钛合金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刘建荣博士介绍了电子束熔丝沉积(EBRM)用钛合金丝材的研究进展。他指出,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目前需解决四控问题:控“形”,即形状、尺寸精度,设备、工艺;控“性”,即零件性能、材料成分及热处理;控缺陷,即气孔、疏松、开裂;控成本,即材料、工艺、设备,其技术优势最终方能彰显。

  电子束熔融沉积是四种典型金属材料3D打印技术之一。其可实现快速制造大型结构毛坯,丝材、真空环境下的空间在轨制造。国内电子束熔丝沉积技术从2010年起开始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技术链条比较完整,设备、材料、工艺研究均衡发展并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在航空领域得到初步应用。钛合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3D打印材料,其焊接性良好,偏晶、偏析倾向低,冷裂、热裂现象不明显,用途广泛,物性活泼,但成本高。EBRM用钛合金丝材,具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国内已开发了几种强度级别的钛合金丝材,满足了EBRM技术现阶段发展和应用需要。国内EBRM技术在航空结构件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比较先进水平。

  针对当前设备的“短板”问题,刘建荣博士认为,应积极支持装备核心技术的突破,占领3D打印产业的战略制高点。同时,应推动设备、材料、工艺的协同、滚动发展,通过工艺完善装备(功能、稳定性),通过与材料的集成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突出3D打印技术优势,提高行业竞争力。政府、协会也应多着眼行业发展大计、资源整合及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付昕亮:《2015中国白车身装备业的创新与发展》

  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企管与信息化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付昕亮博士分享了中国白车身装备业的创新与发展,并结合3D打印在汽车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方向。据介绍,当前中国车身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多年来与国际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中国车身装备制造业的强劲增长也使世界汽车装备产业呈现新的活力,为世界汽车产业摆脱金融危机,重入发展轨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中国制造2025”、“新两化融合”等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为主线的新一轮制造业升级已经拉开序幕。未来中国的车身装备制造也必将深度融入全球的制造业升级的趋势之中。

  付昕亮博士认为,3D打印在汽车模具制造领域可应用于模具镶块、模具泡沫实型、小批量、试制模具或产品件、焊装或滚压支撑块、检具树脂支撑块等领域。比如模具镶块的应用。其优势是,加工留量小,加工成本低,表面质量好,可成型复杂形状,材料机械性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打印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批量少。

  8月24日,北京,秋风送爽。位于中国石油创新基地的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多媒体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国内顶尖的炼化技术专家们汇聚于此。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粉末冶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委会主任宗贵升博士应邀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3D打印技术与材料》的专题报告。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胡杰副院长、科研管理处荔栓红副处长、合成树脂加工应用研究室黄强主任、工程放大与过程研究室高飞主任及党办、院办李景山主任等出席并聆听了报告会,会议由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合成树脂重点实验室主任辛世煊博士主持。同时,来自中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和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们也在现场之外通过视频全程参与了报告会的交流和互动。 

报告会现场

  报告中,宗贵升博士首先从国家制造业策略的高度分析了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全球制造业挑战不断升级的今天,制造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变化得快。为了在竞争中不败,我们要提高效率、缩短产品入市的时间,并增强灵活性,这些需求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改变整个生产行业的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点环节,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国家纷纷出台了各自的竞争策略:美国奥巴马政府将3D打印列为刺激制造业回流、加速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武器”;德国“工业4.0”战略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国内,《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提出至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目标;《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也明确了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任务和目标。

  针对3D打印的行业现状及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宗贵升博士指出,当前的3D打印行业正以年均约30%的速度在增长,桌面3D打印机及民用市场增长迅猛,且服务增长超过了设备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至2020年将超过200多亿美元。2013年,中国的3D打印市场规模为20亿元,且市场潜力巨大,预计仅文体、娱乐用品、家具等可3D打印直接制造的行业年产值便可达万亿规模,全球产业规模将达万亿美元。

  之后,宗贵升博士分别从3D打印设备、工艺等角度阐述了3D打印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优势。他表示,3D打印技术创造了全新的生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物品的能力,使工程师能够设计出之前实现不了的更加复杂的产品。3D打印因其制造复杂零部件、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免组装、云制造、零技能制造,便携制造、净成型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铸造、医疗、民用等领域的快速成型、快速制造。未来,如果运用3D打印思维来设计、制造产品,必将带来设计、制造的新纪元。

  《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中特别提出,要着力突破增材制造专用材料,到2016年,基本实现专用材料的自主生产,满足产业发展和应用的需求。而3D打印的材料及应用,也正是在座专家们尤为关注的话题。对此,宗贵升博士介绍道,3D打印所用的聚合物材料主要包括热塑性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复合材料等,而生物材料、细胞材料、DNA框架材料、干细胞材料等极具未来前景的材料也已处于研发阶段。塑料是3D打印领域最常用的打印材料,其常用种类有:ABS塑料、PLA(聚乳酸)、尼龙、PC、玻璃填充聚胺,且通过不同比例的材料混合,可以产生出将近120种软硬不同的新材料。从当前我国的3D打印市场应用来看,普通材料占据了半壁江山,国内自行研发的中端材料产品约占40%,国外高品质进口耗材占10%。

  宗贵升博士表示,材料的3D打印工艺参数包是打印材料的重要增值因素。谈及3D打印中的材料应用问题,宗博士通过对3D打印的几种典型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的介绍和分析,对合成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应用领域提出了要求和展望。

  最后,对于国内3D打印行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技术、产品、研发、应用、标准等多方面挑战,宗贵升博士建议通过企业牵头、人才聚集、政府扶持和高度市场化来应对。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应转变思路,从之前各自为政、零散研发、销售孤军作战、缓慢自然增长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平台化运作、整体规划、立项研发、协同作战、并购增长,并通过行业协会搭建的专业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最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合作共赢。

参会人员对宗贵升博士的精彩演讲反响热烈,北京、大庆、兰州三地互动,积极提问。

【关于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石油化工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机构,并对兰州、大庆、吉林和辽阳4个化工研究中心实行业务领导,集中承担中国石油炼油化工技术研发任务。石油化工研究院是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决策支持和生产技术服务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高层次炼化科技人才培养中心,发展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炼化技术研究院,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主要职能为:跟踪国际炼化技术发展趋势,为公司下游业务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依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需求,提出并承担炼油化工重大技术攻关、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超前储备技术研究项目;组织开展炼油化工国内外研发合作,做好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负责重大技术中试、工业试验,炼化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

【关于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三帝打印科技公司(3DP Technology, Inc.)是一家专注于3D打印系统(设备、材料、工艺、软件)及其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控股企业。世界首批3D打印博士创立,中国第一个专注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1993年研制中国第一台工业用3D打印机,快速成型机,获北京市发明金奖。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主要产品和服务:工业用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和万物打印服务。公司目前拥有140多家高端设备用户及100多家加工服务用户,市场应用主要在航空 、航天 、汽车 、和医疗领域。(文/佳语)

  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由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制博会”将于9月1日-5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共设国家高新技术、3D打印、工业设计、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专项展区。同期还将举办“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等多场论坛、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及商业合作洽谈会。

首设3D打印展

  近年来,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3D打印列为刺激制造业回流、加速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武器”,到德国“工业4.0”战略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再到国内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了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任务和目标,全球制造业国家纷纷出台竞争策略。

  值此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关键时期,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将带动产品、制造技术及产业模式的创新,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实现跨越的绝好时机。

  因此,本届中国国际制博会首次设立了3D打印技术和设备展区,并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五十多家3D打印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展。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盖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旗下各知名品牌联合巨献3D打印展,9月1日-5日,敬请关注E2C15展位。

  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 2005 年伊始扎根辽宁, 2006 年以新型产业园区建设与模具制造业为核心,本着“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建设并成功运营了沈阳台州巨子塑料模具城,并荣获“2009 年全国浙商十佳新商业模式”等荣誉称号。在推广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辽宁模具产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十年来,巨子企业植根于东北大地,形成了充满激情、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支核心团队,确立了以科技为动力、 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

  盖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 3D 打印相关设备研发及系统技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 3D 打印设备、设备备件、设备售后服务、打印材料、3D 打印相关软件、工业设计、逆向工程等 3D 打印相关系统解决方案。其五百平方米的 3D 打印创新体验中心作为 3D 打印线下技术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3D打印线上线下结合的O2O商业模式。其产品GN FDM桌面3D打印机具有良好的打印精度及速度,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创新创业、工业设计等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定制化模型制作的领域,独有技术可手动无断续换料,实现分层式的多彩打印,设备工作稳定性极佳。

  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国内工业级3D打印老牌企业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本次将携激光粉末烧结(SLS)快速成型机参展。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和发展3D打印技术的企业之一,北京隆源成型从1994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选区激光粉末烧结(SLS)快速成型机开始,便始终担当着3D打印产业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角色,倾力于快速成型的工业化应用加工服务。同时,在金属3D打印应用方面,隆源成型已成功通过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专家组验收,具备了直接金属3D打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目前,已拥有400多家设备及加工服务用户,遍布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电子、铸造、医疗、文化艺术等领域及研究院所和高校。 

  国内民用级3D打印创新先锋企业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万物打印品牌将在展会现场展示“万物互联、万物打印”的3D打印生态系统。万物打印(Arts maker)物联网桌面3D打印机基于“万物打印网(www.wanwudayin.com)”及“万物打印APP”的服务平台,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线提交打印需求后,可自主选择分布在距离自己终端位置最近的,或自己所希望的万物打印3D打印机来完成打印。万物打印(Arts maker)物联网桌面3D打印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外观简洁、时尚,良好的人机对话体验极具亲民性,定位精准、出丝顺畅等稳定的性能确保了优良的打印品质,支持远程数据传输、远程打印,大数据吞吐,多兼容的操作系统令操作更加简易、便捷,模块化设计令维修、清理更方便、人性化。

“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辽宁3D打印协会成立大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在此形势下,中国制造应如何把握机遇,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如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先机?

  制博会同期,由辽宁3D打印行业协会主办,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盖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辽宁3D打印协会成立大会将于9月2日13:30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将有来自国内外的3D打印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们出席。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委员会主任宗贵升博士将担任论坛主持人。

  在全球制造业挑战不断升级的今天,制造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变化得快。为了在竞争中不败,我们要提高效率、缩短产品入市的时间,并增强灵活性,这些需求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有望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点环节,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在国家积极推动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今天, 3D打印这项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将会在中国老工业基地绽放怎样的光彩?让我们拭目以待。(文/佳语)

 
  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由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制博会”将于9月1日-5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共设国家高新技术、3D打印、工业设计、装备制造业等八大专项展区。同期还将举办“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等多场论坛、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及商业合作洽谈会。

首设3D打印展

 
  近年来,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3D打印列为刺激制造业回流、加速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武器”,到德国“工业4.0”战略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再到国内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了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任务和目标,全球制造业国家纷纷出台竞争策略。
  值此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关键时期,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将带动产品、制造技术及产业模式的创新,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实现跨越的绝好时机。

  因此,本届中国国际制博会首次设立了3D打印技术和设备展区,并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五十多家3D打印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展。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盖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将携旗下各知名品牌联合巨献3D打印展,9月1日-5日,敬请关注E2C15展位。

  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从 2005 年伊始扎根辽宁, 2006 年以新型产业园区建设与模具制造业为核心,本着“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建设并成功运营了沈阳台州巨子塑料模具城,并荣获“2009 年全国浙商十佳新商业模式”等荣誉称号。在推广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模式、促进辽宁模具产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十年来,巨子企业植根于东北大地,形成了充满激情、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支核心团队,确立了以科技为动力、 产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

  盖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 3D 打印相关设备研发及系统技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 3D 打印设备、设备备件、设备售后服务、打印材料、3D 打印相关软件、工业设计、逆向工程等 3D 打印相关系统解决方案。其五百平方米的 3D 打印创新体验中心作为 3D 打印线下技术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3D打印线上线下结合的O2O商业模式。其产品GN FDM桌面3D打印机具有良好的打印精度及速度,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创新创业、工业设计等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定制化模型制作的领域,独有技术可手动无断续换料,实现分层式的多彩打印,设备工作稳定性极佳。
“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辽宁3D打印协会成立大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在此形势下,中国制造应如何把握机遇,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如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抢占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先机?

  制博会同期,由辽宁3D打印行业协会主办,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盖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3D打印与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暨辽宁3D打印协会成立大会将于9月2日13:30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将有来自国内外的3D打印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们出席。北京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委员会主任宗贵升博士将担任论坛主持人。

  在全球制造业挑战不断升级的今天,制造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变化得快。为了在竞争中不败,我们要提高效率、缩短产品入市的时间,并增强灵活性,这些需求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有望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点环节,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在国家积极推动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今天, 3D打印这项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将会在中国老工业基地绽放怎样的光彩?让我们拭目以待。(文/佳语)

  2015年8月13日,“3D打印与中国智造”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就3D打印行业发展、材料、市场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本次论坛由深圳市侨商智库研究院主办,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众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委员会主任、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贵升博士

  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委员会主任、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宗贵升博士主持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宗贵升博士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挑战不断升级,制造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变化得快。为了在竞争中不败,我们要提高效率(尤其是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缩短产品入市的时间(缩短开发时间、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快速获取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并增强灵活性(大量个性化产品、急剧变化的市场、高生产率的要求),这便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

  ICT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就产生了智能制造。走进将来的智能制造工厂,可以看到连接、恒开、智能、软件和数据控制的各种独立设备(如3D打印 ),机器对机器和机器对产品的沟通全部与人互动,物联网触发并提供用于决策的信息和数据,实时处理和传送信息,工作人员可自己或团体作出决策(社会团体决策),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会产生深刻的变化。

  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改变整个生产行业的巨大潜力。其创造了全新的生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物品的能力,使工程师能够设计出之前实现不了的更加复杂的产品。3D打印因其制造复杂零部件、产品多样化不增加成本、免组装、云制造、零技能制造,便携制造、净成型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铸造、医疗、民用等领域的快速成型、快速制造。面向未来,我们应用3D打印思维来设计、制造产品,拥抱智能制造。

  3D打印设备与互联网的结合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如提供3D打印服务和交易的网络平台——Shapeways、Ponoko、i.materialise、万物打印(www.wanwudayin.com)等。用户通过这些网站可以购买设计模型、订购3D打印产品,也可以自己开设商店,出售3D打印产品、设计或材料。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被称之为D2C——Designer to Customer,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创造欲望,还可转化为商业盈利,反过来必将进一步推动个人3D打印需求的增长。克里斯?安德 森所说的“创客”时代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

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阳盖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卢升萍女士

  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阳盖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卢升萍女士对3D打印技术在现代教育及创新创业领域上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分析。她指出,3D打印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水平和动手能力。比如通过3D打印创意教学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令教学知识具象化;通过校本、体验、创新、特色等形式的课程,建立学校特色教育,推进3D打印技术科普,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3D打印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应用中也存在极大优势:可提高定制效率,降低设计、研发、试制、定制等环节的成本,设计、研发、生产三位一体,同时避免了设计草图的泄露问题,实现了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未来,3D打印将会在国内中小学全面普及,并逐步从学校走入家庭。

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李蕾女士
  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李蕾女士介绍了树脂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3D打印所用的聚合物材料主要包括热塑性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复合材料等,生物材料、细胞材料、DNA框架材料、干细胞材料等极具未来前景的材料也已处于研发阶段,想象空间巨大。从当前我国的3D打印市场应用来看,普通材料占据了半壁江山,国内自行研发的中端材料产品约占40%,国外高品质进口耗材占10%。针对3D打印材料的未来应用前景,如燕山石化树脂应用研究所这样的权威科研机构将致力于开发更多特殊用途的耗材产品,针对特定要求开发功能性更强的产品,提高材料与3D打印设备的适用性。

中国粉末冶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七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子夫博士

  中国粉末冶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七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子夫博士分析了金属3D打印的应用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约为41亿美元,金属3D打印设备达546台,呈高速增长态势;功能件直接打印将成为未来主要应用方向。金属3D打印作为一项能够直接立体制造高性能金属功能件的高端增材制造技术,已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布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如北京隆源成型便于2015年6月成功通过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专家组验收,具备了直接金属3D打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高品质的金属粉末材料是实现高性能产品打印的前提基础,而目前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由国外高端产品垄断,由于设备和材料存在适配性,从而又形成了国外金属粉末材料的供应垄断。国外品牌金属粉末价格昂贵,供应周期长,如果涉及敏感材料,还会受到国外出口限制。因而,实现增材制造金属粉末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展望金属增材制造的未来发展,李博士表示,在材料与工艺方面,需要提高材料的多样性,开发具有成本优势的国产化金属粉末材料,加强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材料成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整合粉末材料设计和制备、增材制造工艺优化、后续处理工艺优化的大数据库等;在设备系统方面,将趋向于成型空间更大,增材制造过程监控系统更为智能,设备专用化,“金属增材制造+”的智能制造模式等;应用方面,将趋向于功能件的直接制造、医疗和健康领域、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部部长谢琰军博士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部部长谢琰军博士对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介绍。他表示,金属增材制造是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工业生产中难加工材料、复杂结构、快速制造等问题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作为增材制造行业中技术难度最大、市场潜力和增长最快的领域,激光增材制造的金属零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尺寸精度、水密性及轻量化特点,并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医疗、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针对当前我国增材制造领域“重装备、轻材料、轻工艺”的发展模式,谢琰军博士认为,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是装备、材料、工艺、应用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工作,除了在国家层面上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技术壁垒外,还需要在行业联盟的组织下,发挥各单位的优势,资源整合,形成平台发展模式,这对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佳语)

点击观看视频

对话创业者一:宗贵升,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宗贵升:作为一个学生出来创业,包括现在有一些从老师退下来去创业,都会遇到一些看法,面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议论与看法,当初您是怎么应对的?

刘积仁:那个时候事实上应该是很纠结的。学校叫我总经理,我晚上回去之后因为这个睡不着觉。但是我后来想明白了,你是为自己的梦想而活着?还是为别人?一开始的时候,你太想获得大家的掌声,你可能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而你坚持了奋斗的目标,如果你走得好,那么未来也会获得(掌声)。所以我认为,爱自己,爱自己的梦想,比爱别人更重要。

宗贵升:所以说要有一个坚定、明确的目标,冲着这个目标,而不要去管其他的?

刘积仁:是。

宗贵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ICT技术,就是信息与通讯技术。我注意到东软在制造方面有很多的解决方案,现在还没有比如像一个MIS系统。是不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我们应该开始有自己国家的系统了?

刘积仁:它将来会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知识制造的信息化系统。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过去很卓越,把这个成本控制得这么低,这跟他们在过去20年间使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制造业如何跟通讯、软件等IT能够结合起来,提升它的附加价值,而这个方面的空间,我认为还是刚刚开始。比如说如何让家里有家庭护理的机器人?那么这个里面有识别的技术,也有通信的技术;它有辅助的技术,它可能会帮忙老人来报警,这个是人工智能、大规模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所以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新的开始。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互联网+”,预示着一个跨界的融合,技术之间的融合,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来源:腾讯财经《抉择》)

 2015年5月,三帝打印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营销部技术支持应邀支持广西残联柳州截瘫支具项目,全程参与了病人下乡筛查、前期评估、RGO制作及后期病人康复训练的指导工作,受到柳州市政府的高度评价,获得了患者家属的一致感谢及好评。

  据悉,免费为50名贫困截瘫残疾人装配支具,并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是柳州市政府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确保质量和效率,专门聘请了来自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的国内知名矫形师王啸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环球精博矫形师王啸为患者评估检查身体情况

辅具技师为患者取石膏样

  据介绍,装配截瘫支具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费用高的项目,国内截瘫残疾人家庭依靠自身的经济能力装配支具少之又少。受益于柳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装配了截瘫支具的贫困残疾人将从这里迈开自信的步伐,走向崭新的生活。

患者装配上截瘫支具已能够扶着防护栏行走

  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精博”)是国内康复辅具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07年。公司以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集矫形器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要应用于骨科疾病、神经疾病的早期预防、临床治疗及辅助康复等领域。

矫形鞋垫 图源:北京环球精博

  矫形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定制化,而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矫形手段与辅助工具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传统的矫形器使用石膏模具,矫形器的拟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结合3D打印技术,通过扫描仪对患者肢体进行高精度数字扫描,再根据不同病人的特点及特定功能需求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设计矫形器,调整、修复三维模型,然后通过专有软件为患者创建精确的数字三维模型,最后便可制作出完全附合患者肢体的矫形器。

3D打印假体接受腔

  2014年8月,三帝打印公司控股环球精博,致力于3D打印于康复辅具的研发制造,立志填补国内3D打印定制柔性材料矫形器的研发空白,为矫形器等康复辅具的临床应用开辟新的领域。3D打印技术创新必将加速定制柔性材料矫形器在国内的普及,提升国内康复辅具行业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水平。(信息来源:柳州日报  编辑:万物打印)

magnifierchevron-down
zh_CNChinese